好的,我帮你将文章每段改写,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米升网,同时字数变化不大:
---
民国时期,开封的铁塔公园里曾安放着两口巨大的铜钟,它们被视为开封的重要文物珍宝。然而,到了1938年6月开封沦陷之后,这两口铜钟却神秘消失了。它们究竟被带到了何处?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……
回溯到北宋时期,铁塔公园所在之地,当时属于开宝寺二十四个下院中的上方院,这个寺院又称独居寺、佑国寺、上方寺或铁塔寺,随着历史演变,这些名称有过多次更替。
展开剩余86%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,铁塔寺因战乱、水灾等原因几经毁坏又不断重建,未曾有一日真正安稳。到了清朝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黄河决口引发的洪水严重冲击了开封城,铁塔寺同样遭受巨大损毁,钟楼被洪水冲垮,那口大铜钟也倒在地上,满目疮痍。
从这张历史照片可以看到,洪水过后铁塔周围满是断壁残垣,遍地黄沙,环境异常荒凉,充满了荒芜的凄凉感。
在一本古书里曾刊登过铁塔和那口大铜钟的合影,拍摄于1912年之前。当时河南大学的前身“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”刚刚开始在铁塔的南侧建立校舍,背景透露着那个年代的教育萌芽气息。
照片清晰度有限,不过下面这张则较为明朗,许多人应该在网络上见过这张极具代表性的“网红”照片。甚至有名叫“化三驴肉汤”的饭店老板将它打印装裱,挂在店内,以满足顾客们对历史的怀念之情。然而,鲜有人知道这口大铜钟后来到底去了哪里。
这张照片由美国摄影师西德尼·戴维·甘布尔于1919年春拍摄,至今已有103年历史。铜钟的制作年代,有说法是金代,也有说是元代,但无论哪种说法,这口钟至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是确确实实的文物珍品。
照片中,铁塔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芜的土地上,显得格外孤独。陪伴它的是那口倾倒在地的大铜钟,周围站着六位穿着考究的洋人,他们围绕着铜钟拍照留念,显得庄重而肃穆。
放大这口铜钟,从照片可见它完好无损,直径约及成人肩膀高度,约有一米五六左右,高度超过两米五,重量必定在几千斤以上。可如今,铁塔公园内却不见它的踪影,究竟它去了哪里?
继续往下读,答案会逐渐揭晓。
照片中哪位是甘布尔先生?事实上,1924年,河南大学的师生们发现这口金代大铜钟被遗弃在铁塔旁,没人管护,便出于保护文物免遭损坏的考虑,将铜钟移入了仅一墙之隔的学校内,放置于6号教学楼前,成为学生们观摩的古代文物标本。还有说法称,这口钟还曾充当河南大学的校令钟。
这张照片展示了河南大学6号楼前的那口金代大铜钟。照片中一位成年人站在铜钟前,便能直观感受到铜钟的巨大规模。
那么,这口铜钟现今是否还存在?答案是否定的。
1938年6月6日,开封沦陷,河南大学师生被迫迁往豫西山区,继续办学。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驱逐了学校留守人员,将河南大学改作“河南驻屯军司令部”。
直到抗战胜利,河南大学师生返校时,发现那口大铜钟已经不翼而飞。它究竟是被掠往日本,还是被熔化成军火,成为炮弹材料,至今无从得知,铜钟就此神秘失踪。
此外,日军还将学校大礼堂内的2880把铸铁椅子全部拆卸熔化运往日本,有可能连那口铜钟也一并带走。空旷的大礼堂被日军用作马厩,这座雄伟壮观的礼堂竟变成了马匹的栖息地。
1933年(民国22年),由僧人慕西、净严法师及袁西航居士三人在铁塔附近募建了“河南省佛学院”,其匾额上书“上方佑国道场”,如图所示。
照片右侧可见一口大钟,左侧有一口较小的钟。我们将大钟部分放大仔细观察。
从钟上的花纹和造型来看,这口钟与甘布尔当年拍摄的铁塔旁大铜钟明显不同。
据开封老人回忆,这口钟是从曹门外的“十方院”搬来的。十方院位于现今曹门外开封标准件厂的旧址,该厂近年拆除,现改建为劳动路农贸市场。
那么,为何净严法师不直接用河南大学6号楼前的那口钟呢?原因不明。或许他们曾与河南大学协商,未获同意,或者根本没向学校提出请求。
那么,这第二口大铜钟后来又是如何失踪的呢?
这口铜钟虽为清代所铸,年代比第一口稍晚,却依然是开封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。日本侵略者早已垂涎三尺。
看看下面这张照片:
一男子高举木牌,牌上写着“奉祝,相国寺大梵钟,迁尘祭练供养”。男子背后是日本士兵组成的西洋乐队,正在演奏。
这画面记录的是开封沦陷期间,日军将大铜钟从铁塔公园迁送至大相国寺的场景。
浩浩荡荡的队伍从“河南驻屯军司令部”(即河南大学)出发,前往相国寺安置大钟。路边聚集了众多围观的市民,气氛热闹非凡。队伍前方吹奏着西洋乐队的乐曲,带路开道,后方则是押送大铜钟的人群。
大铜钟安置于方形木架上,木架上插满树枝,垫着软垫,并悬挂着条幅。两侧站着许多日本士兵指挥押运,钟上还挂着旗帜,木架下铺设滚木,牵引绳由数百人共同拉扯,动作缓慢而慎重。还有和尚诵经祈福,为搬迁举行法事。
队伍如同一场隆重的仪式,场面壮观,像极了拔河比赛。奇怪的是,日军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护送铜钟,这背后似乎隐藏着特殊的故事。
那么,这口铜钟是否真的被运进了相国寺呢?曾经去过开封相国寺的游客都知道,“相国霜钟”是汴京八景之一,寺内确有一口大铜钟,但经过细致比对,发现这口钟与日军运来的铜钟并非同一口。
这张2007年相国寺钟楼拍摄的照片中钟体,与当年日本人押送的大铜钟花纹、造型均不相符,明显不是同一件文物。
难道日军故意用障眼法,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暗地里把真正的铜钟偷运走了?
显然,相国寺内的铜钟与那口被日军押送的大铜钟并不相同。
这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:当年日军迎送至相国寺的铜钟后来去了哪里?是否被秘密运往日本?这些都未有确切答案。
原创不易,感谢大家耐心阅读。
---
需要我帮你改写得更口语化或者正式点吗?米升网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